实验经济学 3

Содержание

Слайд 2

3.1影响行为的非“理性” 因素

3.1影响行为的非“理性” 因素

Слайд 3

经济学在研究什么?

心理账户

影响行为的非
“理性” 因素

经济学在研究什么? 心理账户 影响行为的非 “理性” 因素

Слайд 4

经济学在研究什么?
一、定义:人们不仅关心自身物质收益, 也会关心他人利益, 社会偏好是个人效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分类:通过触动人们内在的情感进而影响其外在行为,现有的社会偏好理论将人的社会偏好大致细分为三类:利他偏好、不平等厌恶偏好、互惠偏好。

亲社会行为与社会偏好

经济学在研究什么? 一、定义:人们不仅关心自身物质收益, 也会关心他人利益, 社会偏好是个人效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分类:通过触动人们内在的情感进而影响其外在行为,现有的社会偏好理论将人的社会偏好大致细分为三类:利他偏好、不平等厌恶偏好、互惠偏好。 亲社会行为与社会偏好

Слайд 5

经济学在研究什么?
一、涵义:“非理性行为” 产生的心理学动机,其中最重要的是以人类“风险厌恶、损失厌恶” 偏好为核心。
二、阿莱悖论。人的行为并不像理性经济人假设一样,“理性并且保持一致”。
三、个人在面临存在风险的决策时,具有如下特性:
(1)确定性效应
(2)参照依赖
(3)损失厌恶
(4)反射效应

认知过程与
心理偏好

经济学在研究什么? 一、涵义:“非理性行为” 产生的心理学动机,其中最重要的是以人类“风险厌恶、损失厌恶” 偏好为核心。 二、阿莱悖论。人的行为并不像理性经济人假设一样,“理性并且保持一致”。 三、个人在面临存在风险的决策时,具有如下特性: (1)确定性效应 (2)参照依赖 (3)损失厌恶 (4)反射效应 认知过程与 心理偏好

Слайд 6

经济学在研究什么?

一、定义:个体在潜意识中存在心理账户系统,消费时把过去的投入和现在的付出加在一起作为总成本, 来衡量损失的后果。
二、心理账户是人们在心理上对结果(尤其是经济结果)的编码、分类和估价的过程,它揭示了人们在进行(资金)财富决策时的心理认知过程。
三、演出实验

经济学在研究什么? 一、定义:个体在潜意识中存在心理账户系统,消费时把过去的投入和现在的付出加在一起作为总成本, 来衡量损失的后果。 二、心理账户是人们在心理上对结果(尤其是经济结果)的编码、分类和估价的过程,它揭示了人们在进行(资金)财富决策时的心理认知过程。 三、演出实验

Слайд 7

现代西方经济学三大假设
一、理论背景
1、定义:最后通牒是指谈判破裂前的“最后的对话”,一般指一方就某问题书面通知对方,限其在一定时间内接受其条件, 否则将采取某种强制措施。
2、文化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重大,而纯自利模型没有被任何一个所研究的社会支持,即一致地、系统地偏离了自利人的假设。

最后通牒博弈

现代西方经济学三大假设 一、理论背景 1、定义:最后通牒是指谈判破裂前的“最后的对话”,一般指一方就某问题书面通知对方,限其在一定时间内接受其条件, 否则将采取某种强制措施。 2、文化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重大,而纯自利模型没有被任何一个所研究的社会支持,即一致地、系统地偏离了自利人的假设。 最后通牒博弈

Слайд 8

现代西方经济学三大假设

二、实验指南
三、实验引导
四、实验主持与讨论
五、图表解读
六、实验讨论
1、实验场景对你的选择产生影响了吗?
2、如果你知道和你匹配的响应者,并且你们相互认识, 或者可能存在友谊、矛盾等因素,这会对你提出分配方案有影响吗?
3、生活中有不少场合,符合最后通牒博弈模型的状况? 例如,在“明码标价” 的卖方市场中,卖方对某种商品的“明码标价”实际上决定了剩余价值(卖方成本与买方价值间的差额)在买卖双方中的分割比例。思考一下,在这个场景中,待分配资金是什么,买方收益是什么,卖方收益是什么?

最后通牒博弈

现代西方经济学三大假设 二、实验指南 三、实验引导 四、实验主持与讨论 五、图表解读 六、实验讨论 1、实验场景对你的选择产生影响了吗? 2、如果你知道和你匹配的响应者,并且你们相互认识, 或者可能存在友谊、矛盾等因素,这会对你提出分配方案有影响吗? 3、生活中有不少场合,符合最后通牒博弈模型的状况? 例如,在“明码标价” 的卖方市场中,卖方对某种商品的“明码标价”实际上决定了剩余价值(卖方成本与买方价值间的差额)在买卖双方中的分割比例。思考一下,在这个场景中,待分配资金是什么,买方收益是什么,卖方收益是什么? 最后通牒博弈

Слайд 9

经济学在研究什么?

一、理论背景
1、定义:在最后通牒博弈的框架内,取消了响应者拒绝的权利,响应者只能接受提议者的“独裁”。
2、实验现象:理论均衡的结果应该是独裁者独占所有份额,接受者所得为零,但实验结果表明,独裁者在“独裁” 的同时,仍会给予接受者一定份额,这与独裁者自利的假设显然相悖。

经济学在研究什么? 一、理论背景 1、定义:在最后通牒博弈的框架内,取消了响应者拒绝的权利,响应者只能接受提议者的“独裁”。 2、实验现象:理论均衡的结果应该是独裁者独占所有份额,接受者所得为零,但实验结果表明,独裁者在“独裁” 的同时,仍会给予接受者一定份额,这与独裁者自利的假设显然相悖。

Слайд 10

经济学在研究什么?

一、理论背景
1、涵义:两阶段博弈由两个只进行一轮的两阶段博弈组成。两阶段议价博弈是最后通牒博弈实验的延展。 2、研究问题:研究人们对公平偏好的倾向。 3、实验反映了人们既关注相对收益,又关注自身绝对收益的人的行为模式。

经济学在研究什么? 一、理论背景 1、涵义:两阶段博弈由两个只进行一轮的两阶段博弈组成。两阶段议价博弈是最后通牒博弈实验的延展。 2、研究问题:研究人们对公平偏好的倾向。 3、实验反映了人们既关注相对收益,又关注自身绝对收益的人的行为模式。

Слайд 11

现代西方经济学三大假设

二、实验指南
三、实验引导
四、实验主持与讨论
五、图表解读
六、实验讨论
实验设计1中,可以把劳方、资方看做提议者或响应者。 1、实验过程中,自行定义收益和变化参数。 2、调整第二阶段可分配资金数量,进行实验,观察和讨论实验结果。 3、在上述实验设计的场景中,提议者是谁?响应者是谁?待分配资金是多少?议价博弈的规则在这个场景中是如何体现的?
4、第一阶段议价的可分配资金、第二阶段议价的可分配资金、实验轮数对实验会产生什么影响?

两阶段议价博弈

现代西方经济学三大假设 二、实验指南 三、实验引导 四、实验主持与讨论 五、图表解读 六、实验讨论 实验设计1中,可以把劳方、资方看做提议者或响应者。 1、实验过程中,自行定义收益和变化参数。 2、调整第二阶段可分配资金数量,进行实验,观察和讨论实验结果。 3、在上述实验设计的场景中,提议者是谁?响应者是谁?待分配资金是多少?议价博弈的规则在这个场景中是如何体现的? 4、第一阶段议价的可分配资金、第二阶段议价的可分配资金、实验轮数对实验会产生什么影响? 两阶段议价博弈

Слайд 12

经济学在研究什么?

一、理论背景
1、信任博弈涵义:用来研究信任水平和可信任水平。
应用:研究社会偏好测度、评估文化的差异及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等。
影响因素:收入差距越小、人口民族成分越单一的社会信任水平越高。
2、实验内容:实验由两人一组进行,一人为提议者(委托人),一人为响应者(代理人)。提议者人从初始禀赋(实验开始时赋予提议者的一笔资金)中,选择一定的投资额赋予响应者,响应者将自动获得投资额N倍的收益,而后要求响应者选择一定的返还额度给提议者。

经济学在研究什么? 一、理论背景 1、信任博弈涵义:用来研究信任水平和可信任水平。 应用:研究社会偏好测度、评估文化的差异及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等。 影响因素:收入差距越小、人口民族成分越单一的社会信任水平越高。 2、实验内容:实验由两人一组进行,一人为提议者(委托人),一人为响应者(代理人)。提议者人从初始禀赋(实验开始时赋予提议者的一笔资金)中,选择一定的投资额赋予响应者,响应者将自动获得投资额N倍的收益,而后要求响应者选择一定的返还额度给提议者。

Слайд 13

现代西方经济学三大假设

二、实验指南
三、实验引导
四、实验主持与讨论
五、图表解读
六、实验讨论
1、企业家(董事会)和经理人(总经理)之间,是一个信任博弈典型的应用场景。在这个场景中,谁是提议者,谁是响应者? 2、通过实验,你认为影响双方之间关系的建立与持续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3、请给出更多信任博弈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场景。

信任博弈

现代西方经济学三大假设 二、实验指南 三、实验引导 四、实验主持与讨论 五、图表解读 六、实验讨论 1、企业家(董事会)和经理人(总经理)之间,是一个信任博弈典型的应用场景。在这个场景中,谁是提议者,谁是响应者? 2、通过实验,你认为影响双方之间关系的建立与持续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3、请给出更多信任博弈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场景。 信任博弈
Имя файла: 实验经济学-3.pptx
Количество просмотров: 23
Количество скачивани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