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 前202-公元8

Содержание

Слайд 2

西汉建立后,在许多制度上承袭了秦制,又实行了轻徭薄赋的政策,使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农业、手工业及商业领域均取得明显进步,史称休养生息,出现文景之治。
经过休养生息,西汉国力强盛、人民生活安乐,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

西汉建立后,在许多制度上承袭了秦制,又实行了轻徭薄赋的政策,使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农业、手工业及商业领域均取得明显进步,史称休养生息,出现文景之治。 经过休养生息,西汉国力强盛、人民生活安乐,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

Слайд 3

西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第一个高峰,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对外交往日益频繁,人口已达5000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
西汉时期在文学、史学、哲学和科学技术等领域的成就辉煌灿烂,影响深远。

西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第一个高峰,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对外交往日益频繁,人口已达5000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 西汉时期在文学、史学、哲学和科学技术等领域的成就辉煌灿烂,影响深远。

Слайд 4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0—前87年)在位时是汉王朝最为强盛的时期。
他三次出兵打击匈奴,使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解除了北方边境的威胁。
并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今新疆及中亚一带),打通了前往西域的道路。
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地区,从而巩固了从长安经西域、波斯,直达地中海东岸的丝绸之路。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0—前87年)在位时是汉王朝最为强盛的时期。 他三次出兵打击匈奴,使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解除了北方边境的威胁。 并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今新疆及中亚一带),打通了前往西域的道路。 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地区,从而巩固了从长安经西域、波斯,直达地中海东岸的丝绸之路。

Слайд 5

张骞通西域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出陇西,经匈奴,被俘,10年后才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返回,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俘,又被拘留一年多。公元前126年,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
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共访问了36个国家。还有一些国家派出使者随他一起回访长安。
汉武帝封张骞为“博望侯”。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

张骞通西域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出陇西,经匈奴,被俘,10年后才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返回,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俘,又被拘留一年多。公元前126年,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 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共访问了36个国家。还有一些国家派出使者随他一起回访长安。 汉武帝封张骞为“博望侯”。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

Слайд 6

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

张骞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
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蚕豆苜蓿等十几种植物,逐渐在中原栽培。龟兹的乐曲和胡琴等乐器,丰富了汉族人民的文化生活。
汉族的打井技术,在西域当地逐渐推广。此外,大宛的汗血马在汉代非常著名,名曰“天马”,“使者相望于道以求之”。
那时大宛以西到安息国都不产丝,也不懂得铸铁器,后来汉的使臣和散兵把这些技术传了过去。中国蚕丝和冶铁术的西进,对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甚大。

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 张骞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 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蚕豆苜蓿等十几种植物,逐渐在中原栽培。龟兹的乐曲和胡琴等乐器,丰富了汉族人民的文化生活。 汉族的打井技术,在西域当地逐渐推广。此外,大宛的汗血马在汉代非常著名,名曰“天马”,“使者相望于道以求之”。 那时大宛以西到安息国都不产丝,也不懂得铸铁器,后来汉的使臣和散兵把这些技术传了过去。中国蚕丝和冶铁术的西进,对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甚大。

Слайд 8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Слайд 9

新朝(公元8-23年)

西汉后期,政治腐败,人民困苦,社会矛盾激化。
皇帝年幼,外戚王莽乘机篡权,建立了新朝。
王莽称帝后,试图通过恢复周朝的古制来解决当时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地制、币制、官制甚至地名都多次更改,造成很大的混乱。
后来爆发了农民起义,新朝很快灭亡了。

新朝(公元8-23年) 西汉后期,政治腐败,人民困苦,社会矛盾激化。 皇帝年幼,外戚王莽乘机篡权,建立了新朝。 王莽称帝后,试图通过恢复周朝的古制来解决当时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地制、币制、官制甚至地名都多次更改,造成很大的混乱。 后来爆发了农民起义,新朝很快灭亡了。

Слайд 10

东汉(25-220年)

公元25年,汉光武帝刘秀重新恢复由刘氏统治的汉朝,建都洛阳,史称东汉。
汉明帝和汉章帝在位期间(57-88) ,东汉进入全盛时期,称为“明章之治”。
公元88年,汉军出塞,击破北匈奴,从此基本扫除了数百年来匈奴对汉朝北方边境的威胁。

东汉(25-220年) 公元25年,汉光武帝刘秀重新恢复由刘氏统治的汉朝,建都洛阳,史称东汉。 汉明帝和汉章帝在位期间(57-88) ,东汉进入全盛时期,称为“明章之治”。 公元88年,汉军出塞,击破北匈奴,从此基本扫除了数百年来匈奴对汉朝北方边境的威胁。

Слайд 11

东汉的灭亡

东汉后期,皇帝都很年幼,权力交替控制在外戚和宦官手里。
由于政治腐败,184年,黄巾起义爆发。起义被镇压后,各地形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让位,改国号魏,东汉灭亡,中国进入分裂的三国时代 。

东汉的灭亡 东汉后期,皇帝都很年幼,权力交替控制在外戚和宦官手里。 由于政治腐败,184年,黄巾起义爆发。起义被镇压后,各地形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让位,改国号魏,东汉灭亡,中国进入分裂的三国时代 。

Слайд 12

汉朝的文化成就

史学
司马迁的《史记》(通史)、班固的《汉书》(断代史)确立了以后史书的编写标准。
儒学
确立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 ,经学成为学术主流
文学
汉赋和乐府诗

汉朝的文化成就 史学 司马迁的《史记》(通史)、班固的《汉书》(断代史)确立了以后史书的编写标准。 儒学 确立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 ,经学成为学术主流 文学 汉赋和乐府诗

Слайд 13

艺术
汉代时期,隶书成为主要书写字体,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成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科技
东汉时,蔡伦改进了民间的造纸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纸。造纸术为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汉朝的文化成就

艺术 汉代时期,隶书成为主要书写字体,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成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科技 东汉时,蔡伦改进了民间的造纸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纸。造纸术为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汉朝的文化成就

Слайд 15

曹 全 碑

曹 全 碑

Слайд 16

造纸术

造纸术

Слайд 17

汉朝的文化成就
宗教
汉朝是中国宗教的勃兴期。
佛教在汉明帝时期(64)传入中国,白马寺是中国第一间佛寺。
道教也是在东汉时期形成的。

汉朝的文化成就 宗教 汉朝是中国宗教的勃兴期。 佛教在汉明帝时期(64)传入中国,白马寺是中国第一间佛寺。 道教也是在东汉时期形成的。

Слайд 18

洛阳白马寺

洛阳白马寺